【摘要】自我刺激类的行为与前三类不同,前三类行为的强化物都来自于第三者,而自我刺激类的行为,强化物由自身提供。当孩子从事该行为时,自身的某种需求马上得到满足。比如,孩子
自我刺激类的行为与前三类不同,前三类行为的强化物都来自于第三者,而自我刺激类的行为,强化物由自身提供。当孩子从事该行为时,自身的某种需求马上得到满足。比如,孩子喜欢手腕,手背震动的感觉,当他甩手时,这种感觉上的需求就会得到满足,所以孩子就有可能会经常性地从事思手的活动,自我刺激行为的这种使行为者得到即时满足强化的特点,使得这一类行为的干预变得十分困难。
儿童常见的自我刺激行为:甩手、高频率地蹦跳(坐不住)、看强光(如灯光、阳光)、踮脚尖走路、看旋转物、总在手上捏着一样东西、将玩具排成行、嘴里总喜欢咀嚼一样东西、尖叫、看到东西先闻一闻、自言自语、自我抚摸生殖器、抠伤口的结痂、不合时宜的大笑。
通过观察,如果某一个行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无论是否有旁人在都会发生时,通常就可以确定这个行为是自我刺激。
在有些年龄小的孩子身上观察到的与感觉系统相关的自我刺激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自然慢慢减弱甚至消失,这是因为随着孩子的发育,通过自我刺激行为所达成的感觉刺激不再是孩子所需求的了,所以这类行为就会慢慢减少甚至消失。
这一类行为的强化刺激是由自身提供的,所以不受他人的控制;同时,一旦行为发生,行为者自身马上能得到满足,所以不可能实现行为不被强化。换句话说,只要行为一发生,它就直接得到强化了。影子老师所能做的是通过阻止该行为发生,来尽量减少行为受到强化的时间、频率和强度。所以,当这一类行为发生时,可以通过肢体辅助对行为进行适当的阻隔,使行为停止下来;同时,可以给孩子指令,引导孩子做些其他的事情,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行为发生时,影子老师使用肢体辅助防止该行为,使行为停止下来。然后引导孩子从事其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