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儿童的成长进程中,让孩子能够听懂别人的话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培养。这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基础,更是孩子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而听懂他人话语的前提,是孩
在儿童的成长进程中,让孩子能够听懂别人的话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培养。这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基础,更是孩子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而听懂他人话语的前提,是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聆听,并在初期协助下,逐渐发展到自动对听到的内容做出相应反应。今天就来分享一些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助力提升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基础之础:听指令辨别物品
最基础的训练,便是听指令辨别物品。通过这一练习,能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将听到的语言信息与现实物品建立起直接联系,为后续更复杂的语言理解能力发展筑牢根基。
多元化训练方法
1. “给我”训练法:孩子与指导者相对而坐,桌上摆放若干物品。指导者发出指令“给我” ,这时孩子需要拿起眼前的物品交给指导者。训练初期,孩子可能需要一些辅助手段,比如指导者用手指向物品再指向自己,给予明确的手势提示;或者由另一位指导者协助孩子完成拿取物品的动作。随着训练的深入,逐步减少这些辅助,锻炼孩子独立理解并执行指令的能力。
2. 视觉配对练习:指导者手持一件物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后,让孩子从两张图片中挑选出与手中物品相匹配的那一张。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求孩子与指导者进行目光对视,强化孩子对物品特征的观察和对指令的专注程度,提升他们的视觉认知与语言理解的协同能力。
3. 声音与物品配对练习:指导者直接说出“给我xx” ,孩子要根据听到的内容,自动拿起对应的物品或卡片交给指导者,并且整个过程要看着指导者。这种练习摆脱了视觉提示的依赖,着重锻炼孩子对语音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能力,促使他们在听到声音后迅速做出正确反应。
4. 日常生活听指令练习:将指令融入日常生活场景,比如让孩子听指令做动作,或者完成一些简单任务,如“把xx摆好”“把xxx拿过来” 。当孩子理解困难时,不妨运用手势、肢体语言或图卡等视觉线索给予提示。对于较为复杂的指令,指导者可以先示范动作,让孩子进行模仿学习,使训练更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趣味引导与科学干预
1. 故事吸引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讲有趣故事的方式吸引孩子注意倾听。故事丰富的情节、生动的角色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讲述,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专注于听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听力理解水平,同时还能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和想象力。
2. “刺激 - 反应 - 处理”行为干预模式:这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当孩子对语言刺激做出正确反应时,一定要及时给予奖励,可以是一个小贴纸、一句赞扬的话语,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若孩子反应错误,要及时纠正,明确告诉孩子“不对”或“不” ,然后耐心地为孩子做示范,让孩子重复练习,直至完全正确;当孩子对语言刺激没有反应时,家长或指导者需要认真分析原因,可能是语言内容难度过高,这时可以降低难度,或者给予必要提示,比如提示一句话的开头字词,引导孩子顺利回应,逐步提升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培养孩子听懂别人的话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耐心引导、科学训练。希望这些方法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