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也要表达:请关注我!首先,注意力可以是正面的,如:表扬孩子,陪孩子玩:也可以是负面的,批评孩子、惩罚孩子。当孩子需要别人的注意力的时候,他并不在意所获得的是
孩子也要表达:请关注我!
首先,注意力可以是正面的,如:表扬孩子,陪孩子玩:也可以是负面的,批评孩子、惩罚孩子。当孩子需要别人的注意力的时候,他并不在意所获得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注意力,只要是注意力就好了。
孩子寻找注意力的行为通常发生在老师正忙于其他的事情,一段时间没有关注他的情况下。孩子开始做一些老师通常会制止他们做的事,由于这些事情可能关乎安全健康等问题,老师在看到行为发生时条件反射地会去阻止孩子,于是孩子自然地得到了老师的注意力:以后在孩子想获得别人的注意力的时候,就会更多地做类似的事情。例如:老师正在准备训练用的教具材料,学生连续地敲击桌面,老师把制止,然后引导学生安坐好,而在这个过程里,孩子成功地获得了老师的注意力。
孩子行为的目的是想要得到老师的注意力,被动干预的目的就是尽量不在行为发生时给孩子过多的注意力,在行为正在发生时,基本的被动于预方式同实物类强化行为,但在处理的过程中要把给孩子的注意力减少到最低,不要忘记,当孩子的行为是为了获得别人的注意力时,正面和负面的注意力都会强化该行为。当孩子情绪渐缓,给孩子简单的指令,在孩子完成后与孩子有简单且短暂的互动,在下节课时,行为问题发生之前任课老师安排孩子从事一件他能独立完成的事情。在孩子从事该活动的时候,影子老师或陪同家长可以通过笑脸评价(你画得真漂亮)、给予肯定(你自己完成真棒)来给孩子短暂的注意力,当孩子完成该活动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孩子有更多的互动。
当行为发生时,孩子在发脾气,影子老师或者家长不评论,不看着孩子(没有目光对视),影响到其他孩子时,带离教室。对孩子停止哭闹后,返回教室,在无问题行为之下,让任课老师给孩子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