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我刺激类的行为,由于它的发生是因为内在需求的存在,并且一旦发生,需求就马上得到满足,所以对这一类行为的干预十分难。这一类行为的被动干预方法是阻隔,即阻止行为的
自我刺激类的行为,由于它的发生是因为内在需求的存在,并且一旦发生,需求就马上得到满足,所以对这一类行为的干预十分难。这一类行为的被动干预方法是阻隔,即阻止行为的继续。从正面干预的角度出发,对于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一般可以采用截断的方法进行干预。
截断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某特定行为发生时,自身不再接收到该种特定刺激。比如:因为喜欢黏腻的感觉而玩口水,戴上手套后再接触口水时就感觉不到那种黏腻。又比如:因为喜欢头部震动的感觉而经常用手拍打头部,戴上头盔后则会在拍打头部时减少头部震动的感觉。
截断的方法不常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只有在明确知道自我刺激行为的刺激原因时,才有可能使用截断。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自我刺激行为的刺激原因很难被确定。
2.即使能明确知道行为的刺激原因,有些特定的行为也可能找不到截断的方法
3.大部分截断的方法对肢体会有限制,比如上面例子里提到的手套和头盗,都会给孩子的活动带来一定的限制。使用这一类方法违背行为干预的道德原则,因此除非其他任何可行的干预方法都已经尝试且不成功,同时行为带有严重的自我伤害性质,否则凡涉及禁制令的干预方法都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