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孤独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初期语言理解能力训练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承载着他们融入世界的希望。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孤独症初期语言理解能力训练的要点,希望能让更多人关注到
在孤独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初期语言理解能力训练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承载着他们融入世界的希望。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孤独症初期语言理解能力训练的要点,希望能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群体。
感知世界的基础
1. 注意人与物品:引导孩子留意身边的人和物品,这是他们认知世界的开端。从熟悉的家人到日常用品,帮助孩子建立最初的印象。
2. 注意声音:培养孩子对各类声音的敏感度,无论是外界的鸟鸣、汽车声,还是生活中的器具声,都能激发他们对环境的感知。
3. 注意人的语言声:着重让孩子关注人的说话声,分辨不同语气、语调,这是语言理解的重要基础,为后续的语言学习做铺垫。
社交意识的萌芽
4. 有主动交往表现:当孩子主动发出交流信号,比如一个眼神、一声呼唤,这是他们社交意识的觉醒,一定要及时给予回应和鼓励,强化这种宝贵的社交行为。
指令理解与执行
5. 听一步指令:从简单的“坐下”“过来”等指令入手,让孩子逐渐理解语言与行动的关联,开始建立基本的指令意识。
6. 指出身体一些部位(3个):通过互动游戏,如“指鼻子、眼睛、嘴巴”,帮助孩子熟悉自己的身体部位,同时提升对语言指令的反应能力。
7. 听有节奏的声音做相关的动作(拍手、踏步):伴随有节奏的声音做动作,既能增强孩子的节奏感,又能加深他们对指令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8. 指出常见物品(10个):从生活中常见的10个物品,像杯子、勺子、衣服等,引导孩子认识并指出,拓展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
9. 指出常见物品卡片:从实物过渡到卡片,强化孩子对物品概念的抽象理解,通过视觉识别和语言指令的结合,提升认知能力。
10. 指出熟悉的人(爸爸、妈妈):让孩子认出爸爸、妈妈,这不仅是亲情的连接,也是对人物称呼的初步理解,为社交互动打下基础。
11. 听懂常用动词指令并做动作:听到“跑”“跳”“站”等动词指令时做出相应动作,帮助孩子理解动词含义,将语言与动作紧密联系起来。
12. 按指示指出书中熟悉的图画:翻开绘本,按指示找出熟悉的图画,培养孩子对书本的兴趣,同时提升他们根据语言指令进行视觉搜索的能力。
13. 遵从双词指令(给××):如“给爸爸”“给妈妈”,理解简单的语言组合,进一步提升孩子对复杂指令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14. 对“不准”、“不可以”作出适当反应(停止活动):让孩子理解否定性指令,建立规则意识,明白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知识与概念拓展
15. 理解更多的物品名称:不断丰富孩子的物品认知库,从日常用品到生活用品,扩大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范围。
16. 能将5件简单的实物与相应的图配对:通过实物与图片的配对,加强孩子对物品形象和概念的对应理解,提升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17. 按颜色、形状2组物品分类:学会按颜色、形状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同时加深对属性概念的理解。
18. 理解更多的动作名称:除了简单动作,进一步学习如“写字”“画画”“踢球”等更丰富的动作名称,拓展对动作概念的理解。
19. 完成一些包含2个步骤的指令:如“把玩具捡起来,放到盒子里”,锻炼孩子对复杂指令的理解和顺序执行能力。
问题回应与生活应用
20. 对“xx在哪里”的问题作正确反应(利用视觉搜索,指出物件的位置):通过寻找物品的位置,培养孩子的空间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对疑问句式的理解。
21. 对含有“什么”的问句作正确反应(使用物品及卡片作回答):理解“什么”问句的含义,并能用物品或卡片准确回答,提升语言交流和回应能力。
22. 对表示指示的祈使句有适当反应(去洗手、坐好等着):在日常生活中执行“去洗手”“坐好等着”等祈使句指令,将语言理解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
孤独症初期语言理解能力训练任重道远,但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值得我们为之欢呼。让我们共同关注孤独症儿童,用爱与专业为他们的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