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了解:
快速导航 关闭

加入博爱融合交流群

免费获取资料

+关注
指南
院校
资料
首页 > 服务项目 > 行为问题管理
首页 > 服务项目 > 行为问题管理

自我刺激行为采用取代的干预方法

博爱融合 上海成考 2024-03-05 09:08:57 交流群+

【摘要】自我刺激类的行为,由于它的发生是因为内在需求的存在,并且一旦发生,需求就马上得到满足,所以对这一类行为的干预十分难。这一类行为的被动干预方法是阻隔,即阻止行为的


自我刺激类的行为,由于它的发生是因为内在需求的存在,并且一旦发生,需求就马上得到满足,所以对这一类行为的干预十分难。这一类行为的被动干预方法是阻隔,即阻止行为的继续。从正面干预的角度出发,对于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一般可以采用取代的方法进行干预。

image.gif

取代是指在确定行为的强化刺激原因时,开发或介入能产生类似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孩子从事这些适当的活动来满足自身的刺激需求。比如:喜欢粘腻的感觉,可以玩肥皂水、橡皮泥;喜欢看光线的变化,可以看万花筒或玩有丰富视觉变化的电脑游戏等。有一些自我刺激的行为可能找不到其他活动来提供类似的刺激,比如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抚摸生殖器的行为。所以,虽然取代是干预自我刺激行为非常正面且积极的方法,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行为问题。

用取代的方法来干预自我刺激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新旧行为的替代。旧的自我刺激行为是孩子已经习惯的,很自然且不费力地就会去做;而新的行为需要建立和巩固,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教孩子怎么样去从事新的行为,并且慢慢养成孩子从事新的行为的习惯。

2.孩子是不是具备基本的能力去从事新的行为,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比如:希望孩子通过玩电脑游戏来减少孩子看光线的行为,但孩子的精细能力不够,无法自如地使用鼠标,可能孩子就无法学会玩电脑游戏。

3.自我刺激的行为通常是绝无难度,且随时可以进行的,而取代的行为或活动可能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所以孩子未必能够在有需要的时候马上进行该活动。比如:教孩子玩橡皮泥,但孩子不会随身带着橡皮泥,也不是在哪里都允许玩橡皮泥。这时,孩子自然地会选择从事容易且顺手的行为,即自我刺激行为。

4.虽然新的行为/活动能提供类似的刺激,但它不可能与自我刺激行为产生完全相同的满足感。也就是说,自我刺激行为的强化作用仍然远远超过取代行为/活动。

 


TAG: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博爱融合 www.boarh.com
本文地址: https://www.boarh.com/fuwun/1886.html

提示:系统将安排老师联系您,请保持手机畅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博爱融合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上海成考网公众号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关注博爱融合微信公众号,回复“福利”即可申请学费优惠
企业介绍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组织架构 荣誉资质

湘ICP备20220172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