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部分孤独症儿童都存在 “语言理解障碍”,今天我们聊聊那些已克服发音障碍,能说话甚至能阅读,但语言理解能力差的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语言表达很特别,可用刻板、模仿、
大部分孤独症儿童都存在 “语言理解障碍”,今天我们聊聊那些已克服发音障碍,能说话甚至能阅读,但语言理解能力差的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语言表达很特别,可用刻板、模仿、重复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 即刻模仿:别人说什么,立刻鹦鹉学舌般重复,完全不理解话语意义。
• 延迟模仿:一段时间后模仿电视、收音机内容,如广告词、天气预报,机械重复且乐此不疲。
• 自发刻板重复:反复说同一句话、讲自身经历、说他人不解的词语,或重复问同一问题,即便得到答复也不停。他们说话像自我娱乐或情绪表达,对他人话语兴趣缺缺、无反应。
背后的复杂成因
1. 生理机制角度:1874年德国学者发现大脑颞上回一处脑区与语义辨别有关,损伤会引发“接收性失语症”,患者语音语法正常却无法理解语义。孤独症儿童的刻板重复语言现象,是否与之相关?值得思考。
2. 感知注意偏离:孤独症儿童对声音感知要么过于敏感,要么过于迟钝。面对多种语言刺激,只对部分声音有反应,像只对电视里的广告、天气预报感兴趣,对日常交流的人声却无动于衷。
3. 早期干预不足:这些孩子视觉记忆出色,机械复诵能力强,但不关注语言意义 。成人若未及时干预,语言发展就会愈发偏离正轨。
我国提出的 “瞬间言语” 和 “准瞬间言语” 概念也值得关注。“瞬间言语” 水平高且难诱导、重复;“准瞬间言语” 出现次数较多,二者都显示出孤独症儿童潜在的言语能力。
训练这样开展
针对这些孩子的根本问题,训练需从以下入手:
1. 培养注意力:让孩子学会注意别人说话,这是听懂的前提。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指令游戏,如“把红色积木递给我”,引导孩子专注于声音信息。
2. 增强理解能力:长期培养理解性语言,建立正确概念。比如利用实物卡片,一边展示苹果卡片一边说“这是苹果”,反复强化。
3. 发展功能性语言:用有实际意义的功能性语言替代无意义的刻板重复语言。比如孩子总重复广告词,尝试引导他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像“我在玩玩具”。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科学方法,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