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塑造好了被拒绝的行为之后,需要创造很多情景给孩子做练习。也可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去进行泛化,但是突然的发脾气。对于影子老师或者陪同家长,会不容易掌控。一来会引
我们塑造好了被拒绝的行为之后,需要创造很多情景给孩子做练习。
也可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去进行泛化,但是突然的发脾气。对于影子老师或者陪同家长,会不容易掌控。一来会引起同学们的关注,造成融合的反作用。二来孩子情绪起来的时候,作为陪同人员心态一定要稳定。所以自然情境下,能得到泛化的机会不是很大。越是孩子不能被拒绝,其他老师越是会预防孩子被拒绝,引起更大的行为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创造机会来给孩子做练习,可以找到孩子提要求的机会,或者角色扮演都是可以的。
1要让孩子有提要求的机会,不能每一个都满足孩子
例如孩子在搭积木,需要红颜色的。你说“红色不行,你选其他颜色的积木吧”
这时候孩子无反应可以提供辅助:指一指其他颜色、姿势安静、示范说算了
孩子接受被拒绝了,就一定要给予强化。如果出现问题行为,能忽略的就尽量忽略。
2根据功能搭配来联系拒绝
例如牛奶和吸管、杯子和牙刷等
3从一个行为活动中抽取一个物品来让孩子提要求
4所有的行为习得后,都要被泛化。所以家庭成员要统一,准确的知道孩子正在进行被拒绝的练习。妈妈这里被拒绝,爸爸那里被放纵。要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