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融合中,小明被数学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这个算式,结果是多少”。小明发出哼哼哼的怪声。数学老师改为问他的同桌,他的同学回答正确,老师夸奖了同桌。小明的怪声就停
小学融合中,小明被数学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这个算式,结果是多少”。小明发出哼哼哼的怪声。数学老师改为问他的同桌,他的同学回答正确,老师夸奖了同桌。小明的怪声就停止了。
行为B:发出哼哼哼的怪声
前事刺激A:数学老师点名回答问题
后效C:小明没有回答,于是数学老师问同桌
分析:老师不问小明,小明就停止了怪声。小明不是在和老师唱反调,很有可能是为了逃避,逃避回答问题。
所有的分析不能仅仅一次,一次的观察并不一定是事情的全貌。
也有可能是语言能力不够,或者是身体有什么不适。所有的分析一定要结合整体,不结合整体可能就会误判。
我们可以尝试换一个适合小明能力的提问,或者是改变问题的机制,好好去参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