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呆久了。孩子说一部分,我们就明白了孩子的意思。就像是会读心术似的。就导致家长觉得在家里沟通的蛮好的,在和其他孩子沟通的时候就卡卡顿顿的。出现
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呆久了。孩子说一部分,我们就明白了孩子的意思。就像是会读心术似的。就导致家长觉得在家里沟通的蛮好的,在和其他孩子沟通的时候就卡卡顿顿的。出现了很多不同形式的提问方式。
1用手指了指鸟
“你不认识这个小动物吗,这是麻雀”
孩子都不用说话,就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信息。这种肢体也是提问的一中方式,可以让孩子觉得这个大人很好沟通。
但是这不是语言行为,不适合放在教学中。如果你真的要孩子会提问,你就要孩子把问题问出来。不要着急等一等,实在需要辅助就提示一下。让孩子学着怎么去提问,“这个树上的是什么鸟?”
语言行为要增进,那孩子的功特类就要学习的很好,要可以大致的描述一个物件。
2自己想去公园。“你想不想去公园呢?”
这种就太有礼貌了,是自己要求去公园活动,变成提问他人的一种信息。这是一个错误的提问,说明周围的家长或老师老是会在孩子的身边说:“你要哪一个呀?”“你想不想吃雪糕啊?”。你如果要教会孩子提要求,就不能问孩子要什么。要孩子自己来启动这个社交程序。
3手机在他面前,故意问“手机在哪里啊”。
可能是孩子想寻求你的注意力,这也是错误的。
应该是之前在教学命名的时候,会把孩子喜欢的东西放在前面,然后辅助提问。
当孩子基础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我们就要替孩子思考。和同伴应该是怎样的互动,和我们的对话如何泛化到其他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