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一阵子,影子老师给督导团传递了一件小学融合课堂上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发生了什么?‘本来是一节美术课,大家都在很认真的画画。这时候,数学老师来了。要改为数学
前一阵子,影子老师给督导团传递了一件小学融合课堂上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发生了什么?
‘本来是一节美术课,大家都在很认真的画画。这时候,数学老师来了。要改为数学课,让孩子们把数学题卡拿书来。我推了推小明,但是小明无反应。我反反复复和他说,要上数学课了,快点。老师说要把数学题卡拿书来。小明依旧在画画。’
行为B:小明一直在画画
不是不理会老师指令,而是直接描述孩子现在的行为。
前事刺激A:美术课,大家都在画画。这时候数学老师来了,改为数学课。然后开始把数学题卡打开来。
后效刺激C:影子老师推小明,并多次提醒要上数学课了
但是这个提示并没有效果,反反复复说,小明依旧在画画。
分析:强化并不一定指物体,活动也是。很明显,画画对于小明来说就是一个强化物。而且可以逃避上课这一个事情,往往这种课中转换活动是比较麻烦的。
我们一定要预备活动转换,不要等问题行为出现,再去进行干预。
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间隔一段时间给孩子提醒,因为接受一个坏消息需要一点时间缓冲一下。
出示提示卡,看老师的图,数学课的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