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图像交换沟通系统(PECS)的进阶式学习进程中,前三阶段为儿童搭建起从简单实物交换到图卡辨别沟通的基础架构。儿童在这些阶段里,借助单一图卡交换对应物品,虽仅用
在图像交换沟通系统(PECS)的进阶式学习进程中,前三阶段为儿童搭建起从简单实物交换到图卡辨别沟通的基础架构。儿童在这些阶段里,借助单一图卡交换对应物品,虽仅用一个单词(图卡)表达需求,却蕴含着超越单词本身的丰富语义,这一不完整句表达阶段,是迈向完整句表达的关键基石。而第四阶段——句子结构训练,是在前三个阶段充分练习的稳固根基上,开启真正意义上构建完整语言表达结构的重要篇章,标志着儿童沟通能力训练的重大进阶。这一阶段引入字卡“我要”,与图卡共同作为可视性媒介,为儿童搭建起完整句表达的桥梁。
训练步骤
1. 沟通板布局设置:在沟通板的左面固定贴上“我要”字卡,此位置的固定有助于儿童形成对句子起始结构的视觉记忆与认知习惯。在沟通板右边,离“我要”字卡稍远的地方贴上一物品的图卡,如苹果图卡。这种布局设计既清晰展示了句子结构的不同组成部分,又在空间上给予儿童区分和组合的提示,为后续句子构建练习做好铺垫。
2. 协助构建句子:老师甲协助儿童把表达需求的图卡(如苹果图卡)贴在“我要”字卡的后面。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甲的辅助并非简单的操作示范,而是通过引导动作、眼神交流等方式,帮助儿童理解如何将代表需求的图卡与固定的“我要”字卡组合,形成一个具有完整语义的表达结构,即“我要苹果”。这一动作练习是儿童从单个图卡表达迈向句子表达的关键一步,让他们直观感受到句子是由不同元素有序组合而成。
3. 交换获取物品:儿童将组成的句子“我要苹果”对应的两个图卡一起取下,拿给老师乙,只有完成这一完整的句子呈现动作,儿童才可以得到苹果。这一环节强化了儿童对完整句子与需求满足之间联系的认知,使他们明白只有准确表达出完整的需求,才能达成目的,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运用完整句进行沟通的积极性。
4. 位置变动练习:变动字卡“我要”在沟通板上的位置,这一操作打破儿童可能形成的位置依赖惯性,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字卡本身及其代表的语义。儿童须主动寻找“我要”字卡,并仍将其贴在沟通板的左面,随后贴上苹果图卡,重新完成句子构建。通过这一练习,儿童对句子结构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固定位置的记忆,而是深入到对句子组成元素及其逻辑关系的把握,提升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灵活构建句子的能力。
注意事项
1. 前置手势练习:对“我要”的理解及文字的记忆应在进入第四阶段之前通过手势来练习。手势作为一种直观且形象的非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帮助儿童在接触抽象文字之前,先从动作层面理解“我要”所代表的需求表达含义。例如,通过双手做出索要物品的动作,并同时配合语言“我要”,让儿童建立起动作、语义和文字之间的初步联系,为后续在句子结构训练中准确理解和运用“我要”字卡奠定基础。
2. 避免言语提示:延续之前阶段的原则,老师仍不作“给我图卡”的提示。过多的言语提示会干扰儿童自主思考和主动表达的过程,阻碍他们独立构建句子和运用句子进行沟通的能力发展。让儿童在无提示的环境中自主完成句子构建和表达,能够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语言潜力,培养其独立解决沟通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句子表达:当儿童成功地把“我要”“苹果”两张图卡贴在一起时,老师甲则应指着两张图卡高声念:“我要苹果”,还可以伴以手势。老师的这一行为是对儿童正确构建句子的及时强化,通过大声朗读和手势辅助,加深儿童对完整句子发音、语义和表达方式的印象,引导他们学会以完整的句子表达要求,促进其语言表达从视觉 - 动作模式向语言模式的转化。
4. 多样化句型练习:“我要xx”的句型练习要通过用不同的物品反复练,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的基础句型。通过不断更换图卡代表的物品,如“我要饼干”“我要玩具”“我要喝水”等,让儿童在多样化的情境中熟练掌握这一句型结构的运用,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内容,提高其运用完整句表达各种需求的能力,使其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沟通场景。
5. 引入代词理解:当儿童已准确地把握了“我”的概念后,就要逐步地引入对代词“你”的理解。在儿童把“我要xx”的两张卡片给老师时,老师一面把物品给儿童,一面对着他说:“给你”。这一互动环节巧妙地在实际情境中引入了“你”的概念,让儿童在接受物品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到“你”与“我”在沟通中的不同指向,从而自然地理解代词“你”的含义和用法,进一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互动能力,为更复杂的语言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图像交换沟通系统的第四阶段——句子结构训练,凭借科学系统的训练步骤和全面细致的注意事项,引导儿童在语言表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从简单的单词表达跨越到完整句构建,不断拓展和深化他们的沟通能力,为融入社会、实现顺畅交流提供了核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