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交障碍通俗来讲就是人在社会交往中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能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感到紧张、害怕、恐惧,这样就会阻碍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社交障碍
社交障碍通俗来讲就是人在社会交往中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能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感到紧张、害怕、恐惧,这样就会阻碍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一般表现有自卑、孤僻、害羞、封闭、自傲、敌意等等。
社交是人类的生存本能,特别是孩子,相互间的融合比成年人要显得“天经地义”。如果出现社交障碍,主要是由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社交意愿不强:从性格上来讲,人分为内向和外向。内向的人普遍对外界的反应不是那么敏感、强烈,话语不多。一般来说,其下限也不会出现社交障碍。但由于自己的要求处处都得到被动的满足,就是还没有需求的表达,其要求就被满足了。比如现在的家长每天要主动给孩子喝八次水、每两小时喂食一次,这样孩子就逐渐失去社交意愿了。
2.挫败感:在社交中经常遇到挫折,特别是自小在与家人的沟通中处处不顺,导致挫败感丛生。而为了逃避这种打击,社交的欲望就降低了。
3.语言:社交是需要语言作为媒介来牵线搭桥的,如果语言滞后,则社交会出现困难。典型的,北方人与不讲普通话的南方人的沟通会出现障碍。
4.规则:每个群体的社交都有一套规则,不懂规则或不遵守规则都会导致障碍。
消除社交障碍就是要针对以上问题对症下药,一是要采取饥渴疗法,提高孩子的社交意愿;二是要通过表扬鼓励等手段树立孩子社交的信心;三是对语言滞后的要首先解决语言认知问题,而对规则性不强的则采取社交游戏等进行规则性训练,使之熟悉规则、掌握规则,树立规则意识。
单纯社交障碍的干预一般都会在一周左右显现效果,但若语言迟滞,就有待于语言问题的解决和提升。